如今,一双鞋要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必须具备联名噱头、设计师光环或炒作价值其中之一,满足受众群体认同感的需求,否则就只能坐等合适的人把它带回家。
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感受:鞋子的款式越来越多,但真正能让大家感到新鲜的却屈指可数(当然,为此买单的人还是不少)。
那么我们永远期待,在品牌扩大自己的设计师和明星代言团队时,还有哪些招数能够吸引品牌的注意呢?
答案是技术。
当然,设计无趣是消费者审美疲劳,还是品牌刻意利用消费者的智商,这由大家自己判断,但我们明白,风格等只是软实力,创新与科技运用才是品牌的核心竞争力。
——
系带系统
说到科技,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减震中底。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双运动鞋的穿着感受。
然而,从你发现款式到真正穿上它的那一刻,有一件事能给你对这双运动鞋的第一印象,那就是系带系统。
从上个世纪开始流行的篮球鞋就采用了全手动的系带系统,迫使我们不仅要学习如何系鞋带,还要担心鞋带结松动导致自己绊倒的风险。
自动系带的出现,一方面不仅满足了想要解放双手的懒人,同时也为一些系带困难的人提供了解决方案。
此外,系带系统也是外观协会成员的重要评判依据。
因为整个鞋面的外观会根据系带系统的配置而产生巨大的差异,无论是让外观简洁且符合鞋子风格的一体化设计,还是多余且略显繁琐的设置,都无疑会动摇他们购买鞋子的欲望。
那么各大品牌在鞋面上都采用了哪些花哨的系统呢?这次我们来看看经典的系带系统,分为半自动和全自动。
半自动系带系统
我之所以不选择将其归类为自动系统,是因为有些系统实在是太笨拙了:它们确实似乎省去了打结的麻烦,但松紧度的调节仍然需要手动控制。
比如绳扣,你以为它是全自动系统吗?相比于纯手工绑带,它只不过是一种更方便、更简单的解决方案,利用扣件来锁定符合松紧度要求的鞋带长度。
最重要的一点是它不太可靠。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脚部运动越来越频繁,它可能会变得松散。就像扣环、尼龙搭扣和拉链一样,它不是一个技术系统。
如同之前 Lamar 与 Nike Basic Slip 合作一样,他以家居鞋为灵感,对阿甘鞋进行了改造。
鞋身通过一体式魔术贴鞋舌和后跟扣进行固定,这里的扣子最多是辅助调节性质的,相对没什么用,更多的是一种装饰点缀。
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很多品牌都采用了这个简单的系统。
另一项则是半自动系带系统BOA(BOA Boot),这项技术并非由运动品牌独创,却时常出现在Nike等各大运动巨头的球鞋上,无疑更值得一提。
BOA诞生于2001年,由同名公司研发,整个系统包括系带轴承、回火线圈和系带导向器三个结构,是目前国际上最常见的自动系带系统之一。
最初BOA并不是为这些休闲鞋设计的,而是针对滑雪靴、登山靴、骑行鞋等专业户外功能鞋而设计的,以达到快速反应的松紧效果。
专业户外品牌如The North Face与BOA合作已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通过Asics等热门运动品牌从专业鞋渗透到休闲鞋领域。
不过品牌想要为自家鞋款搭载 BOA 系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必须取得 BOA 的授权,每款鞋款的设计都要经过他们的审核,最后由他们来判断 BOA 的可行性和适用性(BOA 有 H/M/S/L 四个系列)。
达成合作后,他们将提供鞋款上的BOA系统及后续的技术支持,并享受永久保修服务。
1990 年代初推出的 Puma DISC “飞盘” 也有类似的效果,佩戴者还可以单手操作表扣,调整内部钢化缆线的松紧程度。
DISC 系统均匀地向脚后部施加压力,尤其适合足背较高的人。即使到现在, 的未来主义设计仍然一如既往地出色。
接下来是磁扣,机能风潮兴起没多久,07 ACG KMTR 就成为众多都市忍者最爱的鞋子。
作为机能风的代表,让ACG系列复活的Hugh也将在适当的时候重新回到大众的视野中。
鞋子中注入了实用、防水、可拉伸的鞋面,并配有绑带系统以增强对脚的包裹性,最后配有磁扣以稳定前掌(尽管它也起到相对次要的固定作用)。
使用方式是先滑开磁扣松开鞋面,然后穿上脚后系紧后跟,拉紧鞋带,闭合磁扣,虽然看上去步骤不少,但至少舒适度和功能性堪称完美,没有ACG加持的原创款也性价比高。
Air 33 的快速系带系统也为此而设计,只需拉起鞋面上的扣环即可完成系带过程,包裹性极佳。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怀旧作品T-MAC 4&4.5。
虽然它们并没有被麦迪青睐太久,颜值方面也不如前辈,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们在当时率先为球鞋注入了独特的机械美感。
其搭载的HUG系统,通过线缆实现立体拥抱设计理念,满足实战鞋队对于贴合度的严格要求。
据称,灵感来源于滑雪板的锁定系统(),通过鞋跟处的杠杆和滑块带动内部的钢化电缆,从而拉动鞋面调整松紧度。
最后还有PUMA引以为傲的PUMP科技,抛开性能不谈,独特的气囊鞋面造型、百余种配色,足以赢得爱颜值的人士的青睐。
穿着者可以通过鞋舌上的控制按钮调动鞋面气囊中的气体,随着充气按钮的逐个按下,气囊开始充气,将鞋面包裹在脚部周围,这种组合在当时被认为是一次非凡的尝试。
全自动系带系统
然而,即便半自动系带的性能足以应对日常环境,也无法满足人类对科技无止境的追求,就目前情况来看,大概也只有全自动系带系统才是对美观与便捷的极致追求。
顾名思义,它是指能全自动调节鞋子松紧程度的系统。
自适应鞋面无疑是提升鞋子包裹性最精准的方式,保证舒适的同时又不用担心空间过大或过小导致脚底移位/受压,影响穿着体验。尤其对于专业运动鞋来说更是如此,在实战中容易带来安全隐患。
自从在《回到未来》中亮相以来,它就俘获了科技迷和鞋迷的心。每当你提到主角 Nike Air Mag,你大概就会想起那句让你忍俊不禁的笑话:
“那天我约你出去,我穿着耐克,可一见面,你就跟那个开着宝马、穿满各种潮流品牌的帅哥转身走了,可你不知道,他的宝马六十万,我的耐克鞋八十万。”
谁曾想,不到30年的时间,梦想终于成真,这双科幻道具鞋成为可能的日常交通工具。
当然,现在你不用再担心花大价钱就能享受全自动系带的乐趣了,在告别备受诟病的无用1.0之后,Nike Adapt BB首次真正成功诠释了全自动系带的概念。
耐克 1.0
它采用了自动系带系统,此次更新缩小了系统模块的体积,并将其移至中底足弓处,以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观影响。
“重新设计”的系统兼顾了自动系带线操作的便捷性,分散了脚背受力,避免了过多的行程浪费,也间接增加了续航能力。
通过人机交互,人们可以在手机软件Nike Adapt上调整包裹的松紧程度,以应对实战和休闲出行的不同贴合度。鞋体灯光的颜色也会随着电量的变化而变化,方便穿着者监测鞋子的剩余电量。
每只鞋子内置550毫安时电池,据称可以维持0-14天的续航。值得一提的是,当电量达到极低时,它会发出“提醒”,确保有足够的电量再次松开鞋面,否则没电了脱不下来,真的太尴尬了。
其实,PUMA早在2016年就首次推出了自动系带设计,但即将推出的全新自动系带系统“Fit”(简称Fi)再次进行了突破性的更新。
Fi 技术首次亮相于运动跑步场景的训练鞋上,除了能像 Nike Adapt BB 一样通过手机调节鞋身松紧度外,还加入了智能传感系统,犹如定制款鞋子。
不过这款 PUMA Fit 预计会在 2020 年发售,如果想要尝试的话可能还需要再等等看。
过去,全自动系带系统的构想还只是科幻电影中让人会心一笑的情节。然而从 2015 年的 Air Mag 到 Adapt BB,它们都证明了未来科技的设想确实能够以人类的热情付诸实践,这也正是球鞋文化的魅力之一。
未来还有哪些球鞋科技会刷新我们的认知,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如果以上这些中,有你喜欢的或者被遗漏的鞋款和系带设计,欢迎留言哦~
男士服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