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迪达斯与耐克的军备竞赛:谁能成为运动鞋市场的王者?

===============================

几十年来,似乎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推翻市值 860 亿美元的全球运动鞋巨头耐克。但最近,阿迪达斯突然掀起一场大规模的“军备竞赛”:挖走设计师、签约巨星、开发现代技术,试图推翻耐克。

每个人都想要一双。2015 年 2 月纽约时装周晚会上,Kanye West 推出了他与阿迪达斯合作的首个时装系列——一款名为 的运动鞋,这是一款绒面高帮运动鞋,配有侧拉链和专利弹性鞋底,由太空级泡沫制成,看起来像是来自星球大战道具部。

耐克也不甘示弱——它不仅是最受欢迎的运动鞋制造商,也是全球最有价值的运动服品牌,拥有 57,000 名员工,市值达 860 亿美元。通过将传统上低调的运动鞋转变为一种定义风格的运动鞋文化,耐克赢得了消费者的尊重,这是竞争对手无法买到的。

事实上,大牌明星与 Nike 合作从不眨眼,就连 Kanye 也凭借其 Air Yeezy 产品线与 Nike 合作了 4 年。然后在 2013 年,Kanye 突然宣布离开 Nike 加盟 。

坎耶说耐克限制了他的创作自由,没有给他足够的报酬。“他们没有给我成长的机会,”他声称。“他们正在摧毁一个商业品牌。”他并不是唯一一个这样想的人,其他专业设计师也说过同样的话。

随后,Kanye 与阿迪达斯设计师合作开发了 Yeezy 系列,他说“他们让我梦想成真”。发售几分钟后,9000 双售价 350 美元的鞋子在美国售罄,平均转售价为 1500 美元,一些转售商开价是这个价格的五倍。这是多年来运动鞋公司首次向 Nike 发起进攻。

篮球耐克鞋_篮球耐克_耐克篮球多少钱

代言争议

耐克的代言策略似乎是:碾压竞争对手。据报道,自 2002 年以来,他们已在代言上花费了 80 亿美元,而该公司的全明星阵容也体现了这一点。

专家估计,全球运动鞋市场价值约为 550 亿美元,略高于埃塞俄比亚的 GDP。没有人比美国人更爱买运动鞋,而且他们买的运动鞋越来越多。根据 NPD 集团的数据,2014 年美国消费者仅在运动鞋上就花费了 280 亿美元,比五年前增长了近 50%。自称“运动鞋专家”的马特·鲍威尔 (Matt ) 认为,这种增长在可预见的未来还会继续。他说,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永久的运动鞋王国”。

耐克控制着美国 62% 的运动鞋市场,而阿迪达斯只占 5%。耐克占据主导地位的原因有很多:耐克规模庞大、外观时尚、代言阵容强大、迎合波特兰开拓者队和乔丹队等老牌球队的传统粉丝——他们拥有世界上最酷、最受欢迎的运动鞋;耐克雇佣了 650 名设计师,比其他任何鞋厂都多(阿迪达斯只有 200 多名设计师),并为他们提供无与伦比的资源。耐克愿意下大赌注,当遇到困难时,它会承认错误并继续前进。

多年来,阿迪达斯似乎注定在美国远远落后于耐克。阿迪达斯深深植根于足球文化(它仍然为曼联、AC 米兰和皇家马德里等俱乐部提供装备),并且仍然是西欧最大的运动鞋零售商。虽然它在美国设有办事处,但其大多数设计师和高管都在德国的全球总部工作。阿迪达斯的产品通常超出了普通美国消费者的承受范围,这并不奇怪,阿迪达斯对美国的足球、棒球和篮球三位一体感到困惑。

这一情况自 2014 年起发生了改变,当时阿迪达斯北美新任总裁马克·金 (Mark King) 上任,并向耐克发起了出人意料的挑战——坎耶的鞋子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金的领导下,阿迪达斯投入巨资进行广告宣传,并不断招募新的代言人。

去年夏天,阿迪达斯打出了迄今为止最大的一击,以高于耐克的价格抢走了 NBA“大胡子传奇”詹姆斯·哈登,据报道,他花了 2 亿美元签下了为期 13 年的合同。事实上,阿迪达斯正处于公司历史上最积极的营销活动之中,美国歌手兼音乐制作人法瑞尔设计了自己的波点阿迪达斯运动鞋和黄绿色夹克。2014 年,阿迪达斯还与哥特摇滚设计师、高级男装黑暗领主瑞克·欧文斯合作,以每双 800 美元的价格出售运动鞋,欧文斯将他怪诞的运动鞋与羊皮结合在一起。Yeezy Boost 350 低帮鞋于去年 6 月推出,采用无缝纺织网眼鞋面和系带,在推出后一小时内就售罄。

阿迪达斯还对 Boost 产品线进行了一项关键创新,在鞋底中使用了获得专利的弹性泡沫。阿迪达斯将“Stan Smith”和“”等阿迪达斯经典运动系列(三叶草图案)运动鞋的定位转变为不仅仅是运动鞋,而是更直接的时尚。此外,阿迪达斯的创意总监带着一支由顶级设计师组成的小团队从德国搬到了美国,他们的任务是抢占耐克在美国的市场。

年轻的潮流引领者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去年 8 月,阿迪达斯宣布与 NBA 新秀贾斯蒂斯·温斯洛签约,他去年为杜克大学赢得了全国冠军。签约后,他说:“他们与坎耶和运动经典系列的合作正在改变游戏规则。”

阿迪达斯可能永远无法达到耐克每年 30 亿美元的营销投入,但它正在尽一切努力让耐克过时——首先赢得品味战,最终建立足够的街头服饰形象以赢得长期竞争。

篮球耐克鞋_篮球耐克_耐克篮球多少钱

“猎头丑闻”引发的纠纷案

耐克篮球多少钱_篮球耐克鞋_篮球耐克

由于阿迪达斯无法承担与耐克竞争的高昂费用,因此它刻意让自己与众不同。阿迪达斯的代言人往往是更前卫、更年轻的运动员或时尚圈的名人。

耐克总部的防范措施和安保措施非常严密。“创新厨房”是耐克的设计中心,里面有耐克生产的每一款鞋子的“图书馆”,只对少数核心设计师和研究人员开放,不受限制。“创新厨房”承载着这家运动鞋巨头的重要期望,甚至可以看作是全球最优秀运动鞋的摇篮。

后来,耐克的三位超级明星——设计师丹尼斯·德科维奇 ( )、马克·米诺 (Marc Minor) 和马可·多尔斯 (Marco Doles) 被阿迪达斯挖走,迫使耐克不得不用法律手段反击。多尔斯曾帮助开发耐克最令人兴奋的产品,包括 Air Force 1,这是嘻哈文化的中流砥柱,该文化提倡纯白设计。

事情是这样的:2014年,三位设计师对“厨房”里压抑的氛围感到不满,开始商讨成立自己的设计工作室。阿迪达斯适时伸出了橄榄枝,他们接受了,以阿迪达斯的名义在布鲁克林开设了工作室。三位设计师因此成为了“反耐克”:小而灵活,思想自由,反官僚,拥有直接从街头获取灵感并参与产品制造的自主权。

随后,耐克花费 1000 万美元提起诉讼,指控三名设计师违反了合同,并提起了一系列其他诉讼,包括民事共谋。诉讼的核心论点是,三名设计师向阿迪达斯提供了商业机密。耐克声称,德科维奇在离职前复制了公司笔记本电脑的内容,并将其作为私人设计文件发送给自己。

但在检查了电子设备以及设计师提供的各种资料后,耐克依然没有证据指控三名设计师窃取商业机密。两个月后,耐克与三名设计师达成协议,私下和解了诉讼。此后,阿迪达斯迅速将三名设计师纳入公司。

此外,耐克和阿迪达斯还卷入了一系列其他案件。例如,双方对针织鞋的设计就引发了纠纷。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夕,耐克和阿迪达斯分别推出了各自的第一款针织跑鞋:耐克和阿迪达斯。耐克于当年2月发布,阿迪达斯于7月发布,并称赞该产品是“该类型的第一款跑鞋”。阿迪达斯随后收到耐克德国分公司发来的专利侵权诉讼函,要求其停止在德国生产和销售该款针织运动鞋。2012年8月,耐克胜诉,阿迪达斯停止生产和制造这款针织运动鞋。作为回应,阿迪达斯在几个月后转而质疑耐克欧洲专利的合法性。结果,耐克的专利被裁定无效,阿迪达斯可以自由生产带有针织元素的鞋子,但事情并没有结束。

此后,耐克和阿迪达斯一直在美国销售自己的针织鞋,阿迪达斯于 2012 年底对耐克的专利权提出质疑,试图阻止耐克阻止其销售鞋子。耐克败诉后再次上诉,声称其“发明”了一种“新”针织技术,“满足了长期以来对更高效制造运动鞋的需求”。

简而言之,这两家公司总是在争夺市场份额,尤其是在美国,他们的战争不可避免地会诉诸法庭。但即便如此,耐克仍然占据着头把交椅。

耐克篮球多少钱_篮球耐克_篮球耐克鞋

勇者依旧勇敢,宝剑依旧锋利

据说,阿迪达斯篮球设计副总裁布莱恩·福雷斯塔 (Brian ) 帮助说服了三位耐克设计师转投阿迪达斯,而阿迪达斯目前正在将篮球运动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当一个品牌有了一个巨大的翅膀,就像血糖飙升一样——一开始很大,然后逐渐减小,”福雷斯塔说。“我以前见过阿迪达斯这样做,这不是我们想做的。”相反,他说,他决定关闭一些项目,同时继续大力投资有前途的设计系列。

“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像耐克这样的竞争对手,”福雷斯塔说,“但他们不会对我们构成任何威胁,因为他们是重量级人物,是大公司,市场已经饱和,我认为人们正在寻求改变。”

当然,对于耐克来说,“过度饱和”是垄断的另一面。阿迪达斯可能拥有动力,也可能拥有弱者的勇气。但耐克长期以来在运动鞋之战中一直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它可以轻松地依靠其传统模式在未来几年保持连胜势头。仅在美国篮球鞋市场,这个由乔丹代言的品牌就拥有阿迪达斯 20 多倍的市场份额。

但阿迪达斯毕竟也会走向前卫、现代,这会让耐克担心吗?

“当你忙于向未来迈进时,你不会担心谁在你身后,”耐克传奇设计师丁特·哈特菲尔德说道。“如果有人超过我们,那只是因为他们更优秀——因为我们做得不对。现在很难超越我们,因为我们正在以非常聪明的方式训练。”

张立奥是维持耐克在NBA霸主地位的篮球设计总监。他从毕业以来就负责了勒布朗、杜兰特和科比三款顶级现役球员运动鞋产品线。除了勒布朗系列之外,凯文杜兰特的签名鞋是耐克最大的单品盈利产品,2014年盈利1.95亿美元。

耐克园区内有一栋名为史蒂夫·普雷方丹的建筑,他是耐克联合创始人、田径教练和第一位真正的耐克明星比尔·鲍尔曼的学生。里面放着他穿过的运动鞋和运动衫,还有这位伟大跑步运动员的名言:“也许有人会打败我,但他们必须付出血汗才能做到。”

撰稿:杨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