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松江七中学生暑假午餐来源/受访者提供(下同)
两个月的暑假,除了去上补习班、宅在家里看手机、做作业,哪里能找到空旷的空间?哪里能找到快乐的同伴?哪里能找到丰富的活动?校园无疑是理想的“暑假天堂”。
放眼全球中小学,寒暑假基本“沉寂”,老师也放假了。幸好,在上海,有不少中小学暑假“闲不住”,主动打开学校大门,设计了一长串的假期活动菜单。
但教育界也普遍反映,实现“假期不闭校、停课不停学”,还需破除各种制度、机制的障碍。
快乐运动 安全午餐
早上6点45分,松江区七中食堂厨师们就忙碌起来。餐饮经理张海良忙着检查进来的冷菜,陆续到场的9名厨师开始洗菜、备菜。他说:“为了给近300名学生准备午餐,食堂要忙活一上午。我们学校比较特殊,暑假期间食堂每天都开门,因为每天都有学生来参加暑期运动队训练,后勤保障必须到位。”
早上八点到十点半,足球场、篮球场、室内综合训练馆里,到处都是学生们矫健、充满活力的身影,场边的保温瓶里装满了大麦茶。“今年我们坚持暑训的运动队有11支,有田径、游泳、男女篮、男足、羽毛球、跆拳道、柔道、射击等,东方绿舟里还有一群人在训练皮划艇。”松江七中副校长沈莉说,每天早上来训练的都是体育特长生。学校各个体育场馆每天都开放,不仅有学校自带的16名体育老师担任教练,还有几位从外面聘请来的教练,区体育局的专职教练也会来带队。
图片说明:暑假期间,松江七中的操场上生机盎然
开学伊始即将升入初二的杨嘉恒,身高已经长到了1米8。他说:“7月8日,我从校男篮U13队升入U15队。暑假前几天,大家忙着打区赛、市赛,我在U13队担任主力中锋,最终拿到了全市第7名的好成绩。现在放暑假了,学校提供篮球场,还有专门的教练,这周我们主要练快攻,上周练防守。天气很热,稍微动一下就会满头大汗,所以休息的次数就增加了。其实这样的暑假也很开心。当然,7月底以后,我也会参加学科训练,不过是在下午,每天早上还是要去学校打篮球。”
曾夺得市青少年比赛100米栏和300米栏冠军的唐叶楠,虽然已经以全市50名重点体育生之一的身份考入松江二中,但这个暑假,她还是每天回到松江七中训练。“习惯了,每天不能离开跑道,但现在考上了这么好的高中,下午就会安排文化课了。”她说。
昨天的午餐有蛋炒饭、水煮牛肉、炸虾、黑鱼汤、西瓜,大家都吃得一样多。沈莉说,暑假孩子来学校参加运动会,学校也提供午餐,家长自然就少了担心。
先做作业,再做活动
位于静谧的自忠路,黄浦区卢湾第三中心小学小巧玲珑。铸铁大门上,一扇扇大海门宣告着,这个暑假,校园将上演一场热闹的“变身”——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半,这里将变身为“童心部落”成长营,欢迎孩子们重返校园,与小伙伴们共度暑假。王平校长介绍,7月1日至7月14日、7月19日至7月30日、8月2日至8月13日,“童心部落”成长营将开设三期,每期为期2周,提供公益性暑期服务,注重培养小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贴合小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和需求,促进孩子全面成长。 每天两个半小时的活动时间里,前一个小时是孩子们完成暑假作业的时间,最后一个半小时则是孩子们从三门课程中任选一门参加。对于孩子们来说,这份暑假新体验,可能是集体完成一部电影配音后的艺术享受,也可能是反复调整皮筋车,看着它冲过终点后的成就感。在一张课表上,记者看到,创意水墨画、象棋王国、韵律舞、剪纸、科技制作、礼仪课、七彩画笔、水拓画制作、益智游戏、电影配音、变废为宝、财商课、超级童声、红色电影等十余门课程,几乎每周五天,每门课程都有不同的课表。
图片说明:孩子们在学习科技课。新民晚报记者孙忠勤摄(下同)
图片说明:大学生志愿者陪同孩子们学习舞蹈课程
运动场上,“扣篮高手”和“足球小将们”们,无论刮风下雨,每天都大汗淋漓,黝黑的皮肤上,还有夏日阳光留下的健康痕迹。 “不管怎样,只要踢足球,我就觉得莫名的快乐。”训练结束后,脸上大汗淋漓的三年级小男孩徐澈迫不及待地告诉记者。因为父母都是高个子,徐澈也比队里其他队友高。想了想,作为队长的他觉得自己的话不够严谨,又补充道:“嗯,我觉得踢足球可以很愉快,可以放松大脑!”穿着最小号球衣,挥洒自如的一年级可爱小男孩徐逸晨和陈逸帆是队里年龄最小的成员,每天从不缺席任何一节训练课。徐逸晨家住外环,足球的魔力吸引着小家伙每天清晨早起; “你看,我踩球和小步的速度都变快了!”陈一凡自豪地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足球技术。虽然是女生,但陈兰和杨文君和男生一起训练,球技丝毫不逊色于他们。陈兰说,妈妈也是足球迷,前段时间还陪她看了美洲杯和欧锦赛。平日里,她一个人在小区里踢球。学校开办足球训练,妈妈毫不犹豫地支持她报名。
图片说明:大学生志愿者陪同孩子们学习篮球课程
配套政策明确责任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关爱服务”。这是今年7月7日发布的通知中提出的新要求。暑期关爱服务主要面向确实有需要的家庭和学生,家长和学生可以自愿选择参加,不能强迫学生参加。鼓励各中小学积极承担这项公益性服务。
据悉,今年暑假,本市多所小学开设了暑期公益服务。不过,一些校长也坦言,一些原本以为颇受欢迎的热门项目,孩子们的出勤率并不高。据了解,孩子们的假期大多被各种补习班占满。不少家长觉得,上学多玩少并不重要,趁着假期在学业上“弯道超车”才重要。一些家长还担心,甜蜜的暑假会变成令人厌烦的“第三学期”。对此,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建表示,鼓励学校敞开大门,但没必要把孩子留在校园里。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有休息和休闲的权利。到了暑假,孩子们还是要每天赶着去学校。假期生活丰富了,但相对而言,休息和休闲时间却少了,这也是一个新的矛盾。
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初中、小学生在家无人照管,他们的暑假生活尤为让家长操心;另一方面,中小学校也因种种政策制约、权利义务不对称等原因,不愿“芝麻开门”。
上海诚之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晖表示,中小学寒暑假要继续对学生开放,首先要明确几项基本工作。第一是加强安全教育,既要对学生,也要对家长。这不是学校平时工作中大而全的安全教育,而是针对学校学习、培训等有针对性、实操性的专项安全教育。比如学生在校要遵守哪些规章制度,家长要履行哪些义务,都要明确。第二是学校活动的安排和责任落实。即便是到校参加体育锻炼,学校也要承担起管理教育责任。这些责任可能比平时教学阶段更扎实、更严格,才能充分保证校园学生的安全。第三是师资配备。寒暑假来校参加教育活动的老师,不一定全员到岗,但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有“盲区”。比如,保健老师不能缺席。 李晖建议相关保险公司不妨在寒暑假期间开设新的短期保险产品,适用于学生寒暑假安全的监护,这也算是给学校加一把“安全锁”。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王伟、陆子华
【社会“众筹”解决暑期教师招聘难题】
暑假校园开放,老师从哪里来?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王建说,可以换个思路,把“暑期学校”的功能延伸到社区。各街道、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文化场所等,也可以发挥“众筹”的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教育功能,共同解决孩子暑期托管问题。
黄浦区卢湾三中心校长王萍给出的方案是,在全校招募30名左右的老师,在暑假期间担任志愿者,轮流值班,参与“童心部落”成长营课程的开发和教学。老师们还动员了一批成年的“师二代”到学校和弟弟妹妹们一起玩耍。舞蹈室里,复旦附中高三毕业生周静飞凭借动感的舞姿,成为一群小女孩心中的偶像。小周说,自己高中时就曾在上海科技馆做过志愿者,很喜欢和小朋友打交道,听到妈妈的召唤,她立刻答应了。陪着一群小家伙打篮球的大哥哥,是向明中学高三毕业生方荣伟。在他眼里,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夏天,充满了欢乐。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也建议,暑期活动的师资配置应以志愿服务为主,吸引教师、大学生、社会各界人士参与,适当购买第三方服务。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王伟、陆子华